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彝族撮泰吉 人类的祖宗戏
更新时间:2024-06-12 23:09:36

  在贵州威宁县草海西北面38公里多的板底乡有个名叫裸嘎的彝族村寨。海拔2800米的裸嘎不但出产荞麦和土豆,还出产一个独特的文化事象:撮泰吉。

  荞麦养活裸嘎人的生命,撮泰吉滋养和抚慰着裸嘎人的心灵。荞麦和撮泰吉构成了裸嘎人生活中的两样东西,这样的日子已经不知道有多长了。

  “撮泰吉”系当地彝语音译,彝语中,“撮”字义为鬼,“泰”义为变化,“吉”义译为玩耍,因而简称为“变人戏”,即人类变化的戏,从表演的迹象看,人类刚由猿进化到人的时候,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矮步蹲走,不能像现代人说话只能用气声发音,发出一种怪腔怪调。以及从游牧作业转变为农耕作业而出现许多垦荒、栽种、收获等场景。在它的表现形式中也大量表现人的生殖本能,并借助祖先的灵魂来保佑后人的平安,其意义为驱鬼除邪。

  撮泰吉主要内容是驱灾除邪,迎祥纳福,可分为祭祀、正戏、喜庆、扫火星,而扫火星仅限为正月十五举行,所有演出都在夜间进行,深夜朦胧、神秘、幽深、恐怖与奇特的气氛下,火把、灯笼闪亮发光,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演出通常由10人至17人参演,主要分工是三人演狮子,二人扮牛,二人击打锣鼓,四人打灯笼火把,六人扮角色,角色名称如下:

  惹嘎阿布,义为山林老人或山神,2000岁,是自然神与智慧的化身,不戴面具,用正常人语调说话:青布包头,用玉米棒插于头上表示金角义为古老,戴细绳或麦草制作假须,象征长寿:戴着两个生鸡蛋壳连绑而成的眼镜,象征透视混沌与朦胧,看清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扮演者多为世袭,一般不能改变。

  阿布摩,义为老爷爷,1700岁,戴白须面具,其面具最宽大厚重。画横波浪白纹饰,以黑巾包头呈圆锥状,象征苍老,其是阿达姆的配偶。

  阿达姆,义为老婆婆,老奶奶,1500岁,是阿布摩的配偶,戴无须面具,面具大至呈圆盘脸状,上端画螺旋形的白线纹,脸庞部位画下斜波浪白纹饰,用黑布包头为圆锥状。初上场时背婴儿阿安。

  麻洪摩,义为苗族老人,男性,1200岁,戴黑须面具、画直式波浪白纹饰。

  阿安,义为小娃娃,是阿布摩阿达姆之子,戴无须白色纹饰的小面具,在正戏下半场方才入场。

  戴面具的演员,要以白布带缠腿,以白布带搭肩交叉于腰间,象征人类初期人是裸体,圆锥头饰是以条的黑、白巾包头一二圈,象征人类初期人的头饰。

  相关器具、制作面具须用:刀、斧、杂木料,服装布料为青蓝白布,及锣鼓、灯笼、火把等,板底乡曙光村裸嘎组村民中口传身教。

  撮泰吉是傩戏,有演员,有角色,有道剧,有剧情,有傩具共五面,用杜鹃、青杠等杂木作料,将园木锯下,对剖为二,取其一半,用刀斧粗略加工,挖空背面,将正面的眼口鼻凿通即可,然后用黑色颜料涂成黑色,再用白色颜料画上波浪纹饰,以示各角色的特征,其造型的主要特点为,脑门格外隆凸、鼻子粗直修长,高鼻梁;眼睛外角上扬,呈逆八字型,无唇齿,无耳朵,给人一种雅朴、原始,怪诞,猴气浓重,无鬼气,无邪气,无秀气,无脂粉气,雄浑大气的感觉。

  撮泰吉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艺术创作的结晶,源于生产生活,是彝族先民祈求祖先保佑,驱鬼逐疫,趋吉纳福的一种民俗傩戏。

  撮泰吉流传分布面甚小,但至今还在裸嘎流行,是至今还原汁原味保存着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傩文化。撮泰吉不论从反映内涵,还是表演形式、演出习俗,都是彝族固有的,极少受其他民族文化现象的交叉和影响,它的发现被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人类的祖宗戏”等。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