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徽派戏曲——明清徽州戏曲文化
更新时间:2024-06-12 02:54:30

  徽州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明清两代徽州的戏曲文化,也是值得我注意并加以研究的。

  一、活跃的戏曲演出至迟在晚明,徽州人喜欢唱戏和看戏已经形成了风俗。其戏曲演出活动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徽州商人蓄养的“徽班”的演出。当时就出现了很著名的“徽班”,如“吴徽州班”。冯梦桢《快雪堂日记》记载,他于万历三十年二月五日,“赴吴文倩席,邀文仲作主,文江陪,吴徽州班演《义侠记》,旦张三者新自粤中回,绝伎也”。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徽班”。徽州人乡土观念很浓厚,徽商大部分时间侨寓在外,也常常返回徽州,同时把戏班带到徽州,这样就促进了当地的戏曲演出活动。二是民间的戏曲演出活动。这一类的演出往往和祭祀、迎神赛会等活动联系在一起。据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九《舞媚娘传》:“万历庚子立春,郡邑长令皆浙人,先期申戒,以迎春于东郊。百工咸悦,不令而穷极奇巧。为平台三十六座,马戏四十八骑,皆选倡优韶秀者充之”。在这次规模空前的迎春赛会上,苏州、浙江的著名戏曲演员都前来参加了演出。明清两代,徽州的民间演出非常活跃,不仅府治、县城有演出,农村的演出也十分活跃。绩溪县“上元日各处土坛神庙张灯演剧,或扮童戏,持丈马,舞青衣,游烛龙,遍巡衢巷,名之曰闹元宵”;“(二月)十五日,登原十二社挨年轮祀越国公,张灯演剧,陈设毕备,罗四方珍馐,聚集祭筵,谓之赛花朝”。休宁县的孚潭“二月选期演戏。古例昆腔三台,弋阳腔四台。今则随首家之丰俭以为增减,亦有迟至三月而后演者,但毋过清明,过者则有罚”。歙县的丰南三月九日有“太阳会”,直到端阳节晚上才结束;五月十三日关帝圣诞也“致祭演戏”;六月初旬则在“仲升公祠前演戏酬神”,且此俗“传之已久”。二、兴盛的戏曲创作在明清两代,涌现了一批徽州籍的戏曲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戏曲作品。明代徽州籍的剧作家共11位,除了汪道昆、汪廷讷、郑之珍为学界所熟悉外,还有以下剧作家:毕尚忠,歙县人,作有戏文《七国志》、《红笺记》;汪宗姬,歙县人,汪道昆族侄,作有传奇《丹管记》、《续缘记》;吴大震,歙县人,作有传奇《练囊记》,《龙剑记》;吴德修,歙县人,作有传奇《偷桃记》;程丽先,歙县人,作有传奇《笑笑缘》、《双麟瑞》;汪芗,歙县人,作有传奇《金杯记》、《纳翠记》,均佚;程士廉,休宁人,作杂剧4种,分别为《幸上苑帝妃春游》、《泛西湖秦苏赏夏》、《醉学士韩陶月宴》、《忆故人戴王访雪》;吴兆,休宁鉴潭人,《列朝诗集小传》说他“万历中游金陵,留连曲中,与新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