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土家族的“女儿会”
更新时间:2024-06-13 16:56:22

  在武陵山腹地八百里清江画廊中的恩施市,现在还保留着300多年的土家族民间习俗“女儿会”。一年一度的“女儿会”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自由结交的盛会,恩施鹤峰、宣恩相邻山寨的土家族妇女至今都有赶“女儿会”的习惯。每年五月初三,或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赶会一次。这一天妇女结伴赶场赴会,男女青年可以自由结交,对歌言情,所以称“女儿会”。相传明末清初时期,江河湖滨水灾频发,灾区难民纷纷逃往高处,在石灰窑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开荒种地,建家置业。外来户中有一位叫薛乡士的当家人,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民俗,每次出门都要在月半节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主要是回来让自己的姑娘参加农历七月十二的土家女儿会。一次远游时,薛乡士在敬“亡人”前的农历七月十一又如期赶回了家。他把回家过月半和未出嫁的9个女儿唤到跟前吩咐:“明晨(七月十二)你姐妹可理头上妆,上街赶场,游玩一日,平时不可。”其妻当即反对说:“女儿家赶场到商埠游玩,与当地男男女女混为一团,有伤风化,成何体统?”乡士开导说:“江湖一带女子,当老板,当掌柜,做店员,经商是把手,水上会划船,饭店会厨师,服装会缝纫,能歌善舞,杰女之多,令我钦佩。我要女儿们上街赶场,商埠游玩,增添友谊,见多识广,大有益也。再说女儿大了也要找个好儿郎呀!”妻子无言。于是姐妹们五更起床梳妆打扮一新,上街游玩,令街上行人个个惊奇艳羡。据说这就是土家族女儿会的由来,自此之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外来的女儿们都效仿薛氏姑娘梳理打扮,相邀上街游玩交友,有意者眉目传情,互吐爱意,以结良缘。每到“女儿会”当天的早上,土家姑娘们起得格外的早,她们叽叽喳喳的邀约声打破了山寨的寂静。姑娘们精心梳妆打扮,把最漂亮的衣裳穿在身上,其穿法是里长外短,让一层层镶边衣裳翻成笋壳状,这叫“节节高”。衣裳的布料通常是土家姑娘自己用老式的织布机亲手纺织的土布,然后一针一线的缝成精美的衣服,为的是在“女儿会”上让青年小伙子们赞赏自己的心灵手巧。她们还要佩戴最好、最珍贵的首饰,穿上轻巧的绣花鞋。“女儿会”实际上是土家风采的展示会,姑娘们打扮漂漂亮亮,在集会上选一个如意郎君,是未婚姑娘们的最大的心愿。土家姑娘头缠印花折叠帕,身着红绿花边衣,腰围黑色金丝绒绣花巾,首饰在晨光下闪闪发亮。她们背上还背一精致的细腰花背篓,在街场上,姑娘们将背来的土产山货、丝织锦帛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坐一旁,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有时,嫂嫂会在姑娘边帮忙“参谋”。土家男青年也来赶“女儿会”,他们在肩膀上斜挎一只空背篓,看似漫不经心各处游荡,到了相中的姑娘面前就装作买东西搭话。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心其实都不在意货物,青年男女双方在货物交易的同时,在进行感情的对话。如果彼此觉得合意,就到街外的净林或阳坡上“边边会”。“边边会”就是青年男女的对歌会。在山坡丛林中对歌问答,一般是女问男答,内容包括上至星星月亮,下至峻岭深潭,大到商贾务农,小到个人爱好,对歌要随机应变,脱口而出,互诉衷情,彼此加深了解,最后约定终身。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