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唐朝名琴——“彩凤鸣岐”
更新时间:2024-06-12 12:47:22

  “彩凤鸣岐”琴

  中国是音乐和器乐的故乡之一,中国文化向来不泛“闻鸡起舞”、“阳春白雪”、“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琴瑟和鸣”“天簌之音”之美。也不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更不乏“高山流水一曲琴,子期永远是知音”的美好相知。体“焦尾”的悲壮,闻“绿绮”的柔和。

  但是,此件实物唐琴,能流传至今,真是令人千古一宝。制琴人名“雷威”。

  雷威是谁?雷威是个唐代的“琴神”。这不是说他弹得好,而是造琴高手。所谓“高人”,自有独到之处。传说雷威常在北风呼呼的漫雪天,先把自己灌一通,酒酣时跑到深山老林。狂风震树,他听树的发声而选良材。浙博“十大镇馆之宝”的候选——“彩凤鸣岐”七弦琴,就是他这么造出来的。

  故事传得很神,但毕竟唐琴离咱老百姓的生活有些距离。“彩凤鸣岐”虽然摆在了展厅入口显眼位置,但大家大多与它擦肩而过。因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想替低调的唐琴拉拉票:“‘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雷威是雷氏中的佼佼者,‘彩凤鸣岐’是雷威的得意杰作啊!”

  唐朝的“彩凤鸣岐”七弦琴,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铭刻,下为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琴长124.8厘米,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落霞式。声音绝佳,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岐山鸣凤”又为何意?

  此意疑为西周典故。意为周文王在世时,岐山有彩凤出世,彩凤祥瑞应世,则圣人出。还有一说,凤者,《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这一美的图腾。

  根据野史记载,相传纣王东征东夷的山野时,见到岐山一个小国的贵族之女明玉,此女被东夷谋臣费仲抢来,烫上额印,沦为女奴。后被救,明玉与武王盟誓伐纣,挥师出征。后来武王与纣王在鹿台决战,纣王战败与鹿台同焚,编钟齐鸣。

  更有甚者说,“琴神”雷威曾有一段情。那种美仑美焕之情,那种如涓如诗之情。“琴神”将自己一生的心愿,都赋诸此情之中了。因此才有:“琴”者,“情”也的说法。

  古琴是一幅画,一阵风,一湖秋月,一川冰帘。抚之呵之,“大珠小珠落玉盘”;步之辇之,“孤鹜与落霞齐飞”;铁骨铮铮,“万马蹄如骤雨来”之势。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