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哈尼族民间音乐舞蹈
更新时间:2024-06-03 04:59:54

  思茅地区的哈尼族能歌善舞,按不同曲调来分类,民歌有四类,即:哈巴、阿哧、仪式歌、然古宅。哈巴,是歌唱传统古规、道理的,一般称酒歌。凡节庆佳节,婚丧嫁娶及祭祀活动,新居落成等场合,多在酒席上边饮边唱以自娱。酒歌有<唱天地>、<唱人生>等。哭调有<离娘调>、<哭诉调>、<出嫁离别>、<媳妇调>等。阿哧,属山歌,歌唱劳动与爱情,也称阿其。主要在山间田野中或劳动休息时唱,一般多用男女对唱形式、亦有双方几个人同时齐唱或单人独唱。啊哧的曲调,一般说来高亢宏亮,奔放悠然,委婉动听,清新明快。根据表达的情感和句型结构,又可分为四种,即:(1)哧麻。在山上或串寨途中唱,曲调高亢明朗,富有抒情色彩。(2)罗北。男女对唱时一般多用此调,曲调较自由,情绪欢快。(3)哧然。男女青年坐在一起时喜唱此调,用假嗓唱,声音尖而细,抒情味极浓。(4)夺虾。恋人约会时或一个人走在山路时吟唱,曲调较简洁,低沉而缠绵,较有感染力。山歌有<甩山调>、<吼山调>、<跑山调>等,情歌有<小月亮>、<小男妇女>等。

  仪式歌:主要有眯煞威、苏眯威、约拉祜。咪煞威是丧歌、挽歌,老年人死后,小辈和同辈亲属对死者哭唱,同时可借哭死者来哭悼自己已去世多年的亲人。苏咪威是哭嫁歌,新娘出嫁时,百感交集,在亲人、伙伴前边哭边唱,表达心中之情。约拉祜是喊魂歌,过去哈尼族很重视生产的兴旺和人口的繁衍,故在不同场合的仪式上有喊谷魂之歌、喊人魂之歌。祭调有<撵鬼调>、<叫魂调>、<祭山神>、<祭灶君>等。

  然古宅,即儿歌。一种是母亲为幼儿唱的摇篮曲,一种是儿童自唱的游玩歌,句子短小,多重复句。有(催眼歌)、<拣竹叶>、<捉泥鳅>、<摘果果>等。

  哈尼族民歌音乐无固定格式,句子、音节、句式较自由,篇幅长短全以表达感情需要而定,但讲究句子的排比与对仗按习惯说法,就是要求成双成对地唱出来。用韵上一般是押脚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又常转韵。

  哈尼族民间器乐,思茅地区的主要有吹管乐、弓弦乐、打击乐三类,多作歌、舞、演唱伴奏用。(1)吹管乐。有唢呐、笛子、葫芦笙、金竹哔芦、稻秆哔芦、响篾、哨笛、口笛、叶子、曲里(直箫)、牛角号、巴乌等,多作抒情曲伴奏。曲目有吹叶调、响篾调、祈神调、迎客调等。(2)弓弦乐。有小三弦、大三弦、二胡、牛脚弦、牛角胡琴、竹琴、竹片琴、牛角弯头琴等,多用于歌舞场,曲目有庆丰收、唱古根等。(3)打击乐。有大鼓、象脚鼓、竹筒、芒、锣、镲等。多作起舞伴奏以增强气氛,曲目有锣鼓调等。

  哈尼族民间舞蹈。墨江、江城流行嘎尼尼、扭鼓舞、扭芒。墨江、普洱流行打莫撮。江城、墨江、普洱流行阿迷车。澜沧流行摆手舞。澜沧、孟连流行竹筒舞。孟连流行串花舞。数十种儿童舞在江城、墨江、澜沧、孟连、普洱流行。嘎尼尼是腊米支系节日庆典时跳的舞蹈。阿迷车是哈尼族男女社交活动喜庆时跳的舞蹈。打莫撮是祭祀活动时跳的舞蹈。此外还有跳龙纵、三跺脚、芦笙舞、弹弦舞等。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