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栖霞秧歌
更新时间:2024-06-12 14:45:37

  栖霞秧歌又称秧歌舞、扭秧歌或唱秧歌。它是栖霞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形式。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唱又舞,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多反映生产劳动、庆贺丰收和民间传说等。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很多村庄都办起秧歌,庆贺丰收年景,活跃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栖霞秧歌开始是坐唱、走唱,后来发展到锣鼓伴奏,并配以唢呐和丝弦。秧歌领队称乐大夫。演员称秧歌角。演出时乐大夫身背钱搭,指挥风趣幽默,一般能临时编唱唱词,唱词多是短小质朴的《四句调》。秧歌角一般是左手拿灯笼,右手拿彩巾,唱词多是编排好的,大多是《七句调》和《跑四川调》,后来又增加《杂耍调》。 《七句调》比《四旬调》句幅多,唱词有七字句或十字句,多是一韵到底,最后一句加锣鼓点,名叫花板。《杂耍调》多是应景小唱或故事小曲,生动活泼,别有风趣。

  栖霞秧歌带有武术架子,女角大都男扮。这一特点的形成,可能与秧歌的起源有关。秧歌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宋朝水泊梁山的好汉,经常利用办耍的形式,化装混进官府或富商住宅劫富济贫。这种办耍的形式流传下来,形成了秧歌。另一种说法是,古鞑统治者,每逢年节,都要选民间美女去献歌献舞,人民不满其暴政,便常男扮女装去戏弄他们。这种民间歌舞,后来发展成秧歌。所以秧歌头又称臊鞑子。

  栖霞秧歌演出的节目内容,多数是反映生产劳动、庆贺丰收、历史传说和家庭故事。形式有走八字、跑四门斗、串剪子股、蛇退皮、别帐子、转圆场等多种形式,可根据节目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甚而较好的秧歌队还可以增添《狮子舞》、《龙灯舞》、《蝴蝶舞》、《踩高晓》、《跑旱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