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朱元璋以卫所制度为荣
更新时间:2024-06-12 23:45:28

  卫所制度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卫所制度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深以创设这一军制为荣,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代从京师到府州,都设立了卫、所。按照明制,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自卫指挥使以下军官都是世袭的。卫所军队都有固定的戍所。卫所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或数府一卫,或一府数卫,视各地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否而定,固定驻屯戍守。

  明代山东以其连接两京的重要形势,成为朝廷最为关注的地区,设卫之多、设卫之早,尤其不同他省。明政府为了巩固大运河这一朝廷经济大命脉,加强山东境内运河沿岸卫所的军事力量,有的扩充卫所军员,有的则增设卫所。而山东之内又以鲁西北与沿海地区最为要害,山东多数卫所和主要兵源皆布局于此。

  而位于鲁西的东昌,位于京杭大运河河道上。元为东昌路,明初改为东昌府。东昌府南接济南、充州,北连临清,襟卫河而带会通,控幽蓟而引淮泗,泰岳峙,漳水西环,实齐鲁之会也。

  明初的东昌府为练兵、驻兵重地。太祖洪武元年七月,敕徐达诏山东诸将会兵东昌。洪武十年正月,都督佥事蓝玉练兵东昌。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东平侯韩勋、西凉侯濮兴、沈阳侯察罕、左军都督佥事王宪练兵东昌。大量的官军驻扎在此,不仅因为东昌具有适合练兵的广阔平坦地形,还因为其地处交通要道,便于派遣和征调。可见,东昌府沿袭元代而设卫,是因其位于运河沿岸,有便于南北交通的水路和陆路优势。

  明代东昌府内设有平山和东昌二卫。平山卫于洪武四年六月建,史书记载,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明初建卫于此,因名。治所在东昌府内。而东昌卫系湖广武昌卫调至东昌,于宣德六年而建。其时明朝处于建国以来最为稳定之时,大运河位于东昌府城东门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畅通,因而增建东昌卫。

  在羊使君街东段路口西南角刻有东昌卫的石碑是两个卫所的分界线。平山卫主要负责界碑以南至龙湾减水坝之间运河漕粮的运输安全,而东昌卫不仅负责该界碑以北至梁水镇之间的漕粮运输,还负责东昌府辖区的治安。

  明中期以后,各地卫所官军大量逃亡,虽然卫所数量及建置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存在的卫所官军人数与规定数额相差甚远,卫所官军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名存实亡。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