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沈宁:科举取士之异论
更新时间:2024-06-12 09:44:30

  清朝科举考试

  都到二十一世纪了,还来谈论科举取士的老话,听来有点滑稽。可事实上,直至当今,科举取士的观念并没有彻底消除,科举取士的实践也没有完全取缔。而在反科举的名义下,许多操作更有害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故而所论并非妄谈。

  笔者之祖先,父母两系,仅论五代,都经科举,进士及第。只祖父考中秀才后,清廷废了科举,终无功名。堂伯父沈钧儒先生,还赶上末班车,入列最后一批光绪进士。我自小在家听过不少有关科举的故事,有的振奋,有的辛酸。

  中国土地之大,人口之众,绝非皇帝一人能够统治,所以自古至今,如何选取各级政府官员,始终都是朝廷最重视也最伤脑筋大事,遂有科举制度之创建和实施。科举与取士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取士是目的,科举是手段。

  先秦无科举,朝廷选才,采用分封和世袭。根据家谱,沈氏第一代先祖聃季,乃文王十一子,武王的小兄弟,封于河南沈国为侯。到汉代,刘邦做皇帝,出身卑微,乃废除世袭分封制,改做察举,由地方推举到朝廷做官。根据家谱,沈氏第二十八世先祖沈平,西汉时举为竹邑侯,其后代代为官,至第三十九世沈戎,坚拒入朝,南逃浙江乌程隐居。这种举荐制度,到魏晋发展为仅以门第出身取士之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堵塞民间人才,豪门世族把持朝廷权力。

  隋朝破除旧习,创建科举,力求公平取士,约为公元605年。唐朝继承发展此一制度,分设科目,始有举人进士称号。武则天主政,首设殿试,进士有做天子门生的荣耀,却也难了许多,故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哀叹。宋朝改革科举,完善公平竞争,不论出身,不计贫富,唯才取士,许多重臣子弟取不到功名,有富贵不过三代之说。元代科举基本延续宋制,改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等。明清两朝,继续这个制度,乡试中举,获资格进京会试,得中贡生,再经殿试,进士及第。值得注意的是,满清时期,朝廷不鼓励满蒙两族子弟参加考试,把科举入士之途留给汉人。甚至殿试头三名只授汉人,所谓旗人不占鼎甲,这就断了旗人纨绔子弟世袭官职的路。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