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荀子的经济思想
更新时间:2024-06-03 00:46:35

  荀子的经济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归正:一、荀子的明分论。在战国后期政治经济学术思想背景下,形成的荀子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时,封建经济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显示了自己的优越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一社会所包含的某些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摆在地主阶级思想家面前的任务就在于解释这一社会制度,说明它合理性,并为它的发展和巩固提供方案。荀子经济思想中的明分论就是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富国论就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方案。明分论是对封建制度的说明,也是调节封建社会中人间物质利益关系的理论。荀子的明分论是建立在他的欲望论和分工论的基础上的。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这种人生而就有欲望,包括人的生存欲望,还包括不少已超出人的生理上本能的要求,而带有私有制下所产生的对财富和权力的贪婪。在荀子看来,人是有欲望的,而物是不足的,这两点使人们互相争夺,于是需要明分,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作为养天下的本。 荀子认为,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为了满足一个人的需要,需要很多人生产的物品,需要分工,需要互相帮助,组成群,即组成人类社会。群而无分则必争,为了避免争也需要分明。所谓明分,就是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所以明分主要是在确定人们地位的基础上,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也即调节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 这种使用贫富贵贱之等的兼足天下之道,当然是不均等的。荀子认为这种不均不等是自然的、合理的。因为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使,这就是《尚书》中所说的维齐非齐,只有不齐才能齐。二、荀子的富国论荀子和他之前的儒家不同,他不仅关心富民,也关心富国,并专门写就了《富国》。但他所讲的富国又有别于法家,他并非只注意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封建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荀子为富国提出的政策主张是强本而节用和节用而裕民,这些主张包含着互相联系的三方面内容,即强本、裕民、节用。 所谓强本,就是加强农业,努力发展农业。荀子很重视谷物生产,他主张对五谷要精心种植,增加产量,一岁而再获。荀子对生产的发展,是有长远观点的,不仅强调顺应农时,而且注意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使生产不断地顺利进行。为了强本,荀子认为农业生产是财富的本源,所以他认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多国家就富,相反,脱离农业的人口多,国家就会贫。因此他提出了土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的观点。他提出省工贾,众农夫,主张控制农业以外其他部门的发展,限制这些部门从业人员的数量,以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荀子虽然认为工商众,则国贫,但是对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是肯定的,并主张实行有利于工商业的政策。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