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盛韵:欧立德谈满文与满族认同
更新时间:2024-06-03 15:53:44

  满文朱批奏折

  美国新清史的领军人物、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欧立德(MarkC.Elliott)先生以研究满文档案著称,他近日访问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回应了近年来针对新清史的一些批评。葛兆光教授说,如果我们采取先入为主的不同立场,就会陷入是西风压倒东风还是东风压倒西风的麻烦问题,但如果把新清史看作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的研究,就会看到更加完整的清代历史。

  之前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所有的满文档案基本上都有对应的汉文版本,所以研究清史没有必要去学习满文。根据您对满文档案的研究,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欧立德:三十年以前,中国和外国的学者对满文资料不太关心,大家认为满文的文献要么是从汉文翻译的,要么都被翻译成汉文了。所以研究者认为,只有1644年入关以前的满文资料才有价值,入关后没有必要去看满文资料,因为跟汉文资料是重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台湾和北京的一些学者开始利用档案研究清代历史,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看到原始档案。他们看了档案以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满文资料里有很多是汉文资料里没有的。

  目前我们对满文档案的研究还处于学习阶段。清代档案的数目非常庞大,大概有一千万件,其中五分之一是满文的,也就是两百万件左右。有的很长,有的很短。能读满文档案的人不多,所以要花很长时间的阅读和研究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结论。比如十九世纪的满文档案,我们还没有很多了解,但十七、十八世纪的档案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康熙朝发明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体制,就是我们说的朱批奏折。奏折和题本的形式不一样,题本是走公道,奏折是走私道,奏折是向皇帝报告许多未必是官方的信息,比如气候灾难,还有黑龙江金矿的消息,很多是与蒙古、准噶尔的关系和战事。康熙朝的一万多件朱批奏折当中,满文的比汉文的多,满文的朱批奏折当时也没有汉文翻译,如果想知道康熙朝发生了什么事情,内地也好、边疆或朝廷也好,不去参考满文档案就会有缺失。现在历史档案馆的专家把康熙朝的满文朱批奏折基本上都翻成了汉文,但是会引起另外一些问题,等会儿再说。雍正朝也有三万多件朱批奏折,五分之一左右是满文的。康熙、雍正的档案数目还没有那么大,已经基本上能数清楚,乾隆朝的还没有完全数好,朱批奏折满文的有五万件左右,汉文的则更多。牵涉边疆、朝廷、八旗的问题都比较容易在满文档案中出现。这当然只讲奏折类,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满文文献不是奏折。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