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惠安女服饰
更新时间:2024-06-12 04:49:08

  “短棍髻”,又名“高射炮髻”。以稻草和鱼骨为干,高约3尺,粗恰盈把,高戴头上,将头发摊开包匀扎牢,然后再插些银指钗为饰,高翘头上,确如高射炮。据发式专家研考,这比之元朝宫女的矗耸发型还要高擎一倍有余。其梳洗虽较“簸箕髻”为易,但仍须请人帮忙,亦颇费事,故与“簸箕髻”一样均已过时。

  现今惠东女的常见发式,五六十岁的老妇脑后梳横髻,插几个头笄或银钗、塑料弯梳等;有的则包深色蓝巾,冬天髻两旁还要叠黑色丝料。年轻妇女或剪短发,或梳辫子;两条辫子各饰一别子,头顶留一束头发,称“中补”。崇武五峰村等地妇女,头顶套一个用铁丝缠上的黑绒线,做成辫式头架,额上头发处插上红、黄、绿三个塑料弯梳,再别上一块“万字花匾”(“卍”形,约8厘米见方,状如蝴蝶,用银丝串各色小珠子配上金黄色绒线或羊毛线扎成)。中年妇女的头饰处于老年与青年之间,梳辫子,但不佩“万字花匾”和头架。港墘村等地妇女,还喜在头顶横置一缎发束,扎上4个别子固定好,用黑丝绒铁头架(粗大呈弓形)假发向两耳垂下。

  惠东女婚嫁时发式最奇特。旧时净峰、小岞一带姑娘出嫁,必须改变发式,即将少女的“髻尾”(辫梢处扎红黑绒线)改梳成蝴蝶般的发式,以示成人。这种变发式俗称“上头”。“上头”由姑姨或表姐妹或乡中姐妹来办。先在头上立高5寸许的“藤架”,前半头发把藤架盖住向后披,与后半发合拢,以红绒线扎稳头架,不使歪斜或下坠;再用“髻塞”(用黑布将通心草或灯心草、软木包成椭圆形,直径约6寸)裹住,也以红绒线扎紧,便成发髻。梳理停当,开始上饰,先在髻塞两侧各插银质“骨簪”24支,每支皆宽首尖尾,髻塞上端饰银牌链、字或其他小饰物,顶端中央插一把彩针,长约8寸。发髻下围,饰以银制(或金质)花串,俗称“下串”。然后插2把凤头银饰于额前,称“头花”,长尺半,凤头下镶珠质响铃;发髻左右各添3把凤头银饰物,称“发桃”,长尺许,也有珠铃。之后,两耳各挂如帐钩大小的耳坠,称“耳栓”,缠上一大串银扯链,这种盛妆发式,状如蝴蝶,称为“蝴蝶式”发髻(当地人称“埔缀”),重的有20斤,有的妇女头发因不胜负荷,便早早脱落了;上年纪后往往是童山濯濯,所以乡中有“七枝头毛编八把”的俚语。现今惠女结婚的发饰已大大简化了。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