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3 08:15:06

  住房:古代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毡房,哈萨克语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哈萨克先民的重要创造。

  毡房所用毛毡,都是勤劳聪慧的哈萨克族妇女手工制作的。制作毛毡时,先用木棍将羊毛敲打松散,洒水打湿,铺在平整的地上压实,再由多人反复卷压而成。毡房的主要构件都是由专门的工匠精心制作的,整个构架不用一枚铁钉,各连接处都用牛皮绳和牛筋固定,既轻便又牢固。

  食俗: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他们制做的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特别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节庆: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时间在旧历正月,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过节的那一天,互相祝贺,有如汉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每逢节日喜庆时都举行传统的刁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哈萨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有些牧民仍保留着萨满教的残余。

  习俗: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待客: 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这是因为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时,凡有毡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处,行人就可免受饥寒之苦。可知好客是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美德。哈萨克人中流传说:“只要沿途有哈萨克,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带一粒粮、一分钱。”哈萨克人对待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由于这样的好习惯,哈萨克族中一直没有乞丐。

  在哈萨克族中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如果在太阳下山时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里也洗不清这个耻辱”。还有民谚说,“好客人来到羊要下双羔”。因而凡是前来拜访和望门投宿的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不论懂不懂他们的语言,也不论是哪个民族,都热烈欢迎,竭诚接待。哈萨克族有句俗话说:“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哈萨克族在接待客人时,连自己也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拿出来款待,不但用好饭、好肉招待客人,而且还精心喂养客人的马匹,第二天热情送行。这样的招待,并不向客人索取任何报酬。他们认为向客人买东西是非常耻辱的事。招待客人吃的肉,如果是陈肉,就要说明原因,否则客人可告诉头目,说他无礼,将陈肉待人,头目必定罚他有失散客之礼。

  礼仪:在哈萨克族中,久别的亲友见面时,大辈见小辈接吻;年岁相当的见面时拥抱;若挚友见面,妇女施拥抱礼,男人行握手礼,即双方两只手掌对手掌握手。一般人见面必须热情问候并握手。这在王树桥的《新疆礼俗志》中早已指出:“戚友远别,相会必抱持,交首大哭,侪辈握手,搂腰”,“尊长见幼辈,则以吻接唇,口霎喋有声。”并还进一步指出“少不剃须,唯常剪唇髭,便汤饮,十日一剃发,三日一削爪,同于洋俗。”

  服饰:哈萨克人长期逐水草游牧,多生活在山区、戈壁和高寒地区,因而哈萨克人民的服饰,也都带有较浓的高寒草原上畜牧生活的特征。他们的服饰很多是因牲畜的皮毛制成,其中使用最广的是羊皮。为了便于乘骑,服饰一般都比较宽大结实,经久耐磨,衣袖长过手指头。皮大衣有带布面和不带布面的两种,不带布面的叫“桶翁”,带布面的叫“衣什克”,还有一种絮有骆驼毛或绵羊毛的大衣叫“库鲁”,下雨天也当雨衣用。随着季节和年龄的不同,牧民在冬、夏两季选择不同的服饰。冬天主要穿各种兽皮缝制的衣服,用以保暖;夏天穿布衣,求其凉爽舒适。哈萨克族的穿衣,不但与生活环境有关,而且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男服讲究潇洒、实惠、舒适、方便,女的还讲究美观。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