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老子文化节 让周至民俗文化找到“回家的路”
更新时间:2024-06-13 09:24:19

  3月7日,令人瞩目的文化盛会首届西安楼观 中国老子文化节圆满落幕。在这个盛大的舞台上,弘扬的是老子哲学的普世价值和时代意义,活态传承的是以集贤鼓乐为代表的周至特有的非遗项目,激活的更是一批对周至人来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

  欣赏《豆村大蜡》的独特与别致,领略楼观镇《牛斗虎》的热闹与有趣,在喧嚣之外感受《军寨道情》的纯朴与醇厚,在忙碌之余聆听《厚畛子山歌》的幽静与清凉

  老子文化节里,众多周至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竞相展演,或在追慕先哲的队伍里穿行,或在楼观大舞台上亮相,历久弥新,使人流连忘返。无疑,老子文化节成就了一次老百姓的文化狂欢,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

  作为西安市非遗项目最丰富、民间艺人最多的文化资源大县,周至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多达502个,民间传承人307位。其中,民间音乐渭旗锣鼓、传统戏剧周至皮影、传统手工技艺周至剪纸以及民间舞蹈斗牛虎、濒临灭绝的大玉木偶等40项分别进入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目录。

  在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和繁荣所依存的农耕文明和宗法社会的土壤已经逐渐削弱和消失,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传承人队伍的自然萎缩,周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传承危机。虽然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也拨出了专门款项对之进行相应保护,但这对于如此众多的遗产来说,仍显乏力。

  诸如世界非遗项目集贤鼓乐,其演奏形式和乐谱与唐宫廷音乐一脉相承,配器结构庞大而复杂,乐曲体系完整,博大精深,有很高的音乐考古价值,发展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虽然得到了传承,但想发扬光大,绝非易事。

  面对这一课题,曲江和周至做出了最佳的选择挖掘出来、包装起来,在道文化展示区进行展演。这样一来,文化旅游景区因有了非遗品牌效应,内涵更为丰富,传统文化活动也因景区旅游而找到了新的市场,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老子文化节,年轻人的广泛参与更是成为民俗活动的亮点。

  以前,做这些石榴、仙桃面花,村里的年轻人根本不参加,他们宁肯围在旁边看,好像跟他们无关。 一些老艺人无不抱怨。

  而今年,从动手做祭品到参加祭拜,来自东楼观村、省村、八一村、鹿马村、塔峪村的1万多人组成的祭拜团浩浩荡荡,完成了一场祭拜老子、追远怀古的精神洗礼。这其中有不少是年轻人。

  对此,有关民俗专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它只有存活于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才具有生命力。曲江和周至给民众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年轻人意识到保护文化是有收益的,让他们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心理需要,让他们有一种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由围观者成为参与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土壤,非遗文化就真正找到了 回家的路 。

  (实习编辑:王婷)

  (责任编辑:肖捷)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