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碛口古镇 九曲黄河第一镇
更新时间:2024-06-13 12:12:57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黄河上第二碛“大同碛”上游处,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古时,黄河水道十分繁忙,黄河因“大同碛”而受阻,碛口古镇却因“大同碛”而受益。“大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式石槽,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成为的黄河上的重要商埠渡口,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称。

  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2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说起古镇,人们会自然地想起周庄、同里、乌镇,似乎古镇只存在于江南水乡,其实,在北方内陆的黄土高坡上,也完整地保存着碛口这样风貌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

  晋商的兴盛造就了碛口,晋商衰落后的贫困与封闭保存了碛口。今天的碛口古镇是一处密度很大的古建筑群,全镇现在还有四百多座大小院落都是原来的商行或店铺。建筑群沿着黄河和湫水河呈直角形分布,一条长街贯穿全镇,分为西市街、中市街、东市街三段。西市街紧邻黄河码头,密集着大批的货栈,中市街是碛口镇重要的商业区,东市街是碛口东去的旱路的起点,多骡马骆驼店和零售业,也是密集的居民区。黑龙庙高踞于古镇的直角拐弯处,是全镇的标志性建筑。与长街形成网络的十几条小巷连通各家货栈、商号,四通八达的街巷反映了碛口历史上商业贸易的繁荣。长长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镇上成片的古建筑给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

  碛口古镇在风貌上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商贸集镇的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了晋西北的地方传统特色。古镇的主街沿河随地势而建,一些店铺出门便是码头,货物运输十分方便。货栈一般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有的是前后几进院子,为方便装卸,院子一般较大,骆驼店、骡马店的院子则更大,前院还安排有牲口棚。商铺的店面一般采用排板门面,营业时全面敞开。钱庄、当铺大多是严实的小院落,高墙厚门,有些还罩上“天罗地网”作保护。古镇上各种行当齐全,并且还有商会、税局等管理部门,形成了完整的集镇商业体系。古镇的商业建筑虽然宽敞高大,但大多强调实用,不加装饰,与家居建筑大不相同。

  碛口古镇背山面河,前低后高,随势而建。与主街基本垂直的十几条小巷不仅承担着交通的任务,而且也是重要的泄洪道,把山洪直接排入河道。由于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许多建筑都是下屋窑洞的窑顶便是上层院落的院子,最高的有五层窑洞,层层叠叠,非常壮观。

  碛口建筑的窑脸有的有“明柱厦檐”,即木构柱廊,有的是“没根厦檐”,就是从窑腿上部伸出石质的挑檐枋,用挑檐支撑木质屋檐而没有柱子。窑洞前檐的墙头要砌高度一米左右的花砖墙,既美观又对窑顶上的人起到保护的作用。二层大多是硬山顶木构房子,花格门窗,有的建筑二层也是箍窑。商行的大门一般是砖门脸,上方镶一块石匾标明字号。有些商行在门前支一对柱子,支起半个硬山顶的厦檐,也有全木结构的大门。

  碛口古镇除了商业建筑外,还有几处宗教建筑,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黑龙庙。庙建在卧虎山上,其下方正是湫水入黄河处,地位突出,气势宏伟。

  早期的黑龙庙规模很小,雍正年间增建戏台,乾隆二十一年增建钟鼓二楼和东西耳殿,使黑龙庙规制完整,其后又多次重修。黑龙庙正殿为木结构,三开间,硬山顶,前有檐廊,供龙神。左右耳殿也是三开间硬山顶,但进深小于正殿,分别供华佗和财神。庙的山门底层是三个过道,其上方建乐楼,乐楼为三开间歇山顶木构建筑。院子分为上下两层,戏曲演出时靠近正殿的一层及左右厢房都是看戏的场所。黑龙庙戏台的音响效果很好,唱戏时声闻数里,在黄河对岸也能听到,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黑龙庙是碛口商人唱“愿戏”的重要场所,由于具有保护商贸活动的“实用价值”,香火一直非常兴旺。

  碛口古镇是多种文化的载体,除了颇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外,从纵向的历史来看,碛口主要承载的是晋商文化,代表了晋商贸易线路上重要的一支——西北贸易,展示了晋商的经营活动对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的冲击。而在走向衰落之后,碛口还一度承载了抗击日寇、保卫和支援陕甘宁边区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著名艺术家、学者的频频到来,以及《炮打双灯》、《延安颂》、《民工》等影视作品的拍摄,碛口又被注入了富有当代色彩的新时期文化。从横向的地域来看,碛口主要承载了黄河商贸文化和晋西北文化。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